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失衡中寻求再平衡

——评傅勇随笔集书稿

 

陆志明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

 

 

       作为曾经同窗三年的学友,收到傅勇的随笔集书稿之际,不禁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最近数年来,傅勇童鞋勤于专研,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斩获佳绩,先后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际经济评论》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同时在经济散文随笔领域也著述颇丰,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及主流财经媒体, 发表经济专论、专栏散文数百篇。

 

       此次集册的出版更是凝聚了他在随笔领域的大成,“经济模式之辩——失衡的巨龙:寓言还是预言”、“宏观经济之问——高增长低通胀:馅饼还是陷阱”、“货币政策之思——谁来共舞”三章概括了傅勇关注的核心领域。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质量与再平衡机制,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与创新性等等。

 

       虽是随笔散文的形式,但傅勇在文章中同样显露出冷静睿智、客观判断的研究者特质。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数据上来看,可能缔造了全球第一人口大国“集体脱贫致富”的神话,但是从增长路径和模式来看,却并无太多特殊之处。事实上,依赖以“强政府”为中心的信贷定点投向,整体社会依靠“高储蓄”向生产制造部门倾斜发展的策略在之前的亚洲四小龙,更早的日本都曾广泛采纳过。即便是现在,中国所遵循的这一发展思路也正在被其他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所采用着。

 

       由此产生的经济发展结构失衡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存在。诸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高储蓄率推动投资高增长等等。傅勇在《从哪里解开中国的高储蓄之谜》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的高储蓄并不是传统文化所能解释的。高储蓄推动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和现在的新兴市场国家中普遍存在,就整个国民储蓄率来看,中国并非个例,新加坡才是最著名的高储蓄国家。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821988年间的国民储蓄率达到35.3%,超过了中国。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政体更倾向强调“威权体系”,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协调发展前景似乎不如其他竞争对手——譬如印度。印度虽然目前落后于中国,但是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路径却比中国更为清晰,目前中国虽然发展超前,但是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思路却已经处处受限。傅勇也在《中印经济增长的寓言》一文中清晰的指出:印度模式可以归结为三个特点。首先,更少地依赖了物质资本。在吸收外资方面,中国远在印度之上,相当于印度的10倍。其次,印度具有优良的制度基础设施或“软的”基础设施,交易费用接近香港,低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相对发达国家。最后,本土的企业家精神十分活跃,也拥有更加优良的气候和土壤。

 

       失衡是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任自流。同样,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如不能得到妥善的应对,同样会酝酿出大的问题。在《如何应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一文中,傅勇再次显现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准确把握与理智分析。熊彼特曾用“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来定义经济发展的特征,但如果中国泛起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破坏和更少的创造。

 

       You always have choice,历史的天空总是取决于过往的选择。本币升值同样演变出日本与德国两条路径,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速之际,我们更需要在方向性的选择上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相较之下,德国的道路虽然短期内不是那么耀目,且抵制货币政策的诱惑、遵循枯燥的技术立国,前行的难度要远大于日本,但长期来看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必须在转型的关键时机,顶住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风险,加大对产业技术革新的投入,建立起中长期的竞争力优势。

 

       虽是随笔散文,却也能发人深省、启示智慧。愿傅兄清新小文常在,文思直如泉涌,为吾等传中国发展之道、解中国经济之惑。 

话题:



0

推荐

傅勇

傅勇

64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现在上海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论文见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载,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南方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上海金融》杂志特约评论员;上海金融法制学会会员;经济随笔短论见于《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党政要刊及主要财经媒体,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等处担任专栏作者。本博客文字除明确注明转载外,均为个人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 msn: fuy214@msn.com;email: fuyong214@yahoo.com.cn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