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进入温和通胀周期
 
傅勇/文
 

最新数据显示,在经济增长回落的同时,物价涨幅有所扩大。与此前几轮通胀相比,当前物价涨幅还不是很大,但对居民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3%,这不仅创下年内新高,也创下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受盛夏时节恶劣天气增多影响,老百姓感到,蔬菜、农副食品价格上涨明显。这点也反映被统计数据捕捉到。7月,食品CPI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鲜菜价格环比涨幅最高,达到4.3%。相比之下,7月非食品CPI同比涨1.6%,涨幅较小。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延续了6月份以来的回落态势,意味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降温。

我们认为,这种微型滞涨的格局很可能延续到2011年上半年。

经济增长的下滑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制造经理人采购指数(PMI)等一些先行指标显示,未来经济增长还将持续回落。有关部门解释说,经济回落主要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从数据看,重工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下滑得最快,这显然受到了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的影响。下半年,国家还将关闭一大批这类企业,GDP增速还将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国家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财经货币刺激手段,下半年还将退出,表现为货币供应速度的下降,财政投资力度的减弱,以及政府投融资行为的进一步规范等等,这些措施也将将经济降温。

大家对经济出现的下滑态势,不应过度担忧。经济结构调整会牺牲一点经济增长率,但对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会构成直接影响。我们看到,当前居民消费还是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

物价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大。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增加较快,部分是因为是物价的走高,扣除物价后的实际上涨则增长较慢。对于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大家看法不太一致。不少人认为,7月的CPI已经是年内最高了,此后将有所回落。7月份以后,所谓翘尾效应会逐步减弱。在7月份3.3个百分点的CPI上涨中,新涨价的因素只占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CPI上涨都是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此外,上游价格的持续回落也在为物价上涨减压。6月开始,生产价格指数(PPI)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

不过,我们认为,从很多因素看,物价水平总体上会处在一个上升通道中。首先,极端天气此起彼伏,不仅影响国内物价,国际小麦等大宗商品价格近来也出现明显上升。俄罗斯日前已下令禁止本国小麦的出口。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大量投放的货币最终将影响到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会马上带来物价上升,但通常经过6个月左右时间的调整后,将对对物价带来上升压力。最后,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一个是猪肉价格,猪肉占到CPI权重的10%。因前期肉价一直比较低迷,养猪的积极性下降,未来一段时期,猪肉供给相对紧张。另一个是劳动力价格。今年以来,用工成本上升明显加快,这不会是一个暂时现象。

在上述几点因素作用下,物价或将进入一个温和上升周期。

物价上涨即便看上去相对温和,但对老百姓生活成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于很多拿固定工资的家庭来说,工资调整通常要滞后于物价的上涨。随着物价上升,实际的收入水平随之下降了。3%左右的通胀率看上去不是很高,但这意味着要保持去年100元的生活标准,今年需要支付103元了。

那么,除了生活开支之外的收入呢?实际上也在缩水。2008年12月至今,一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2.25%,从CPI来看,今年过去的7个月中,有6个月的实际利率是负的。也就是,存在银行里的钱也在不断变少。

未来一段时间,尽管物价加快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但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因为,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对付通货膨胀的手段实在是太少了。

话题:



0

推荐

傅勇

傅勇

64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现在上海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论文见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载,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南方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上海金融》杂志特约评论员;上海金融法制学会会员;经济随笔短论见于《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党政要刊及主要财经媒体,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等处担任专栏作者。本博客文字除明确注明转载外,均为个人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 msn: fuy214@msn.com;email: fuyong214@yahoo.com.cn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