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深入理解当前的通胀机理
 
傅勇/文
 
 

面对连创新高的物价,消费物价维稳的行政任务正迅速从国务院向国家部委分解。据公开消息,近日已有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在内的多达7个部委,明确表明将出手遏制物价上涨。此前,国务院在17日的常务会议上分析了物价形势,旋即在20日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被称为“国16条”。

这些措施主要着力点放在扩大农产品生产,疏通流通环节,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供应,打击投机炒作和囤货居奇,同时给予低收入家庭发放物价补贴,尤其是引人注意的是,宣布将在必要时出台临时价格管制的措施。

我们看到,这些措施已经有所成效。部分农产品期货价格显著下跌,一些农副产品的现货价格也有所回落,居民通胀预期有所稳定。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从上半月的物价形势看,11月份的CPI仍有可能创出年内新高,12月份的消费物价涨幅可能因基数效应减弱而有所下降,但明年上半年的物价形势很可能更加严峻。物价形势决定了防止消费物价过快上涨的工作不会在短时间里结束,这也要求相关政策应考虑可持续性,建立保障物价总体形势平稳的长效机制。

显然,制定长效物价维稳措施的基础是,要深入理解通胀的机理,全面地把握物价形势。当前的调控重拳主要挥向农业部门,农产品价格对消费物价稳定,尤其是家庭生活成本的当然举足轻重,但我们还应该关注农业部门之外的物价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无论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还是劳动力成本,都有了明显的上涨。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更多的是面临通货紧缩的问题,而不是通胀问题。这意味着2007年前后,较高的国外价格传递到国内这一效应在当前并不显著。这首先反应了国内经济周期已经从危机时的产能过剩,转向了部分领域的产能紧张。其次,当前国内流动性的相对过剩。这种过剩有国内货币增长较快和国外央行数量宽松政策两层原因。最后,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反应。中国的劳动力供应正在变得相对短缺,工资面临趋势性上涨,三农一直是经济社会中的弱势部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而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就是这个改变过程的伴随现象。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有助于纠正国民经济的失衡,增加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缓解收入差距的分化。

由此来看,稳定消费物价形势的举措还需要考量以下几方面。

首先,将货币信贷增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总需求的角度总体上控制物价上升压力。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9天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理论上准备金率可以接近100%,所以不能以历史高位为由来限制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现实地看,准备金率是存放流动性的最有效的“池子”。受制于国外央行的宽松政策,当前国内利率和汇率调整十分谨慎,我们认为,如果从中长期角度考量物价形势,更多地动用价格手段的必要性会有所增加。

其次,应关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避免因控制物价而阻碍经济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有着深刻的结构调整背景,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一调整过程,也有助于结构调整。此外,农产价格上升有其生产成本增加的原因,如果限制农产品涨价,那将会损害农产品生产积极性,从长期看,更不利于物价稳定。

最后,直接管制物价的手段应该慎用。如果物价上涨是短期的,那么物价管制可以很快解除。但我们认为,这轮物价上升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随着时间的延长,执行物价管制的成本也会明显上升,也不利于供给的增加。

话题:



0

推荐

傅勇

傅勇

64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现在上海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论文见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载,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南方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上海金融》杂志特约评论员;上海金融法制学会会员;经济随笔短论见于《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党政要刊及主要财经媒体,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等处担任专栏作者。本博客文字除明确注明转载外,均为个人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 msn: fuy214@msn.com;email: fuyong214@yahoo.com.cn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