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还有不小空间
 
傅勇/文
 

10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以及各界货币超发的聚焦,让货币政策承压颇重,同时也帮助政策面达成货币政策应加快回归常态步伐的共识,而这又会减少货币当局的尴尬处境。近期的外贸顺差、新增信贷规模和CPI等数据增速均超预期。央行周三宣布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确认了政策紧缩周期的加快推进。

当前有一种担忧认为,在发达经济体推行新一轮政策放松的背景下,中国逆势收紧国内政策,是否可行?是否会承担更多经济调整成本?

关于第一个问题,本专栏已经做过多次肯定性的回答。经济周期的差异需要实施松紧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全球中的不少经济体早已收紧本国政策环境。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被迫收紧货币政策,进而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打压。在危机-复苏进程中,率先收紧政策的国家的确会更多地承担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成本,但再平衡本身也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所在。

近日,中国频繁对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达了关注和质疑。引起警觉的不仅是中国。在韩国首尔,美国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已掀起波澜, 使得G20峰会召开前夕就出现了新的重大争执议题。在这次峰会上,此前承受巨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一夜之间成了次要问题。人民币毕竟不是世界货币。美元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是商品服务贸易的中介货币,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新一轮扩张,必将对全球金融和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美联储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继续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另一方面是执行弱势美元政策,减轻美国的债务负担。在前一考虑上,美国利益是与全球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也是利好。但我们认为,美联储的扩张政策效应将主要体现在后一方面,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利益和其他国家利益是相冲突的。这就是美联储政策成为众矢之的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如果美国经济能够因为美联储的货币扩张政策而实现快速复苏,那么对全球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这就是奥巴马回应质疑的基础:世界需要美国经济恢复健康,而美国经济需要更强劲出口。然而,有理由认为,美联储的扩张政策对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的作用并不大。美联储放出的货币主要停留在金融系统,并未流入实体经济。现在美国股市的道琼斯指数已经回到雷曼兄弟倒闭时的两年之前,而美国的失业率仍接近两位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没有明显起色。美国的出口也并没有像奥巴马期望的那样显著扩张,美国的贸易赤字依然居高不下。

从美国的经济情况看,美联储新的货币扩张有一定依据,但国内效果十分有限,却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将会带来显著冲击。美国的财政扩张受制于政府赤字的压力,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只能再次祭出货币扩张政策。这其实是无奈之举。

美国进一步的数量宽松政策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对全球经济构成冲击。一是美元的贬值。美元不到5个月时间贬值了13%,而近两个月就贬值了8%。美元贬值首先提高了美国出口的竞争力,打压了别国的出口。其次,弱势美元减轻了美国的债务负担。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美元贬值则意味着这些资产实际购买力的缩水。虽然这种缩水在很大程度上是账面上的。

二是美联储的数量宽松政策会推升全球通胀预期。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闻风而动。通胀抬升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利大于弊,这些国家的主要风险是通缩而不是通胀问题。然而,这将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处境更加尴尬,中国最近的物价一直以超预期的速度上升。

三是美联储的扩币扩张将增加流动性输入压力,这要求政策进一步紧缩,代替美国承担调整成本。美联储放出的流动性正在向新兴经济体蔓延。中国近期也出现了外汇占款的明显增加。这些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通胀和资产价格走高的压力。为了控制这些压力,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需要更有力地收紧政策,这将对国内经济增长带来困难,从而形成美国愈放松,新兴经济体愈要收紧的政策循环,其结果是新兴经济体需要承担更大的调整成本。

总的来看,美联储新一轮的货币扩张,让美国失去了向人民币施加压力的舆论主导权。然而,在舆论压力减轻的同时,中国将感受到美元流动性泛滥的真实压力。中国需要加固阻止热钱流入堤坝,同时管理好国内的通胀预期。这的确要求增加政策紧缩的力度。但对中国而来,这也会带来一个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

最后,在危机期间,中国各项宏观政策都是放松的,现在经济环境已经大不相同,各项政策之间的松紧搭配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增长和就业中的一些困难可以通过一些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解决。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可以转为稳健性的。当前的货币环境虽然较去年明显收紧,但总体上还是比正常状态宽松。这意味着,即便是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也还有不小的退出空间。

话题:



0

推荐

傅勇

傅勇

64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现在上海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论文见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载,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南方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上海金融》杂志特约评论员;上海金融法制学会会员;经济随笔短论见于《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党政要刊及主要财经媒体,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等处担任专栏作者。本博客文字除明确注明转载外,均为个人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 msn: fuy214@msn.com;email: fuyong214@yahoo.com.cn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