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照编辑策划,我邀请了五位有影响力的学者作为推荐人,他们对本书所讨论的话题均有着深厚的研究背景和重要发言权。这里我要向他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

为了能尽快了解我书的内容,并写出他认为恰当的推荐语,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的王志浩(Stephen Green)博士专门约我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共进午餐,当然除了这本书,我们还聊到了很多话题。李迅雷老师作为国泰君安的总经济师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工作和商务活动十分繁忙,尽管如此,李老师很快就阅读了书稿,并发来热情洋溢的推荐语。洪老对中国金融史和货币史做出过开拓性和奠基性贡献,再过一个月,洪老就将迎来他的九十一岁华诞,现在的洪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并坚持每周一到办公室来工作一天。我刚到单位不久洪老就主动关心我,几乎每个月都会转来他的新作,我也经常找到洪老交流自己的想法,受益良多。复旦大学的陆铭老师可以说是国内1970年代出生的标杆性的青年经济学者,陆老师坚持“激情、理性、建设”的学术原则影响了阅读他文字和同他交往的一大批人。我的师兄罗鼐多年来一直在华尔街的知名投行工作,近年来他供职于摩根斯坦利固定收益定价部,不久前他开始任野村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我们曾讨论过债券衍生品的问题。

 

 

 

对于想要理解中国经济的人来说,坊间流传的大量杂音让人无所适从——到底什么才是保持经济更强、更公平和可持续增长的最佳政策?我们需要的是对数据的精深理 解而不是道听途说,以及对现实世界如何运转进行仔细可靠的剖析。这样做也许不太夺人眼球,但却是更佳政策的指引。傅勇的文章正是如此。不管是深入探究日本 的经验,指出日元升值并非日本经济泡沫或崩溃的根由,抑或是主张当前应有更为公平的收入分配以激发明天的消费,或者是呼吁更具智慧的城市化模式,他的分析 都清醒理智,引人入胜,清晰流畅。很值得一读。

——王志浩(Stephen Gree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非常独特,不是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翻版,但未来将会怎样,机会与风险在哪里?太具有探究价值了。本书作者是年轻而富有才气的学者,他独到的探索能给你带来启发和视野的开阔。

——李迅雷 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经济社会中涌现出诸多重大而令人困惑的现象和问题。本书不仅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还从独特视角解答了一系列困惑,乃至澄清了一些广为流传的谬误。值得仔细品读。

——洪葭管 研究员,上海市金融学会顾问,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经济学知识之深奥使其有远离大众的趋势,而经济现象却在每个寻常人的身边。因此,特别需要有学者在经济学研究与公众的认知之间架起桥梁,本书的作者就是在做这样的努力。只有基于扎实的研究,才能传播正确的知识,为此,经济学家仍需共同努力。

——陆铭(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美两国工作多年,总觉得经济范式的巨大差异远远超出宏观数据所提供的简单对比。此书帮助我解开了对经济问题的一些由来已久的疑惑。依仗在经济学理论体系方面的扎实功底,作者可以将看似繁杂的经济现象给出一以贯之的诠释,行文流畅,令人信服,绝非目前学界出版界许多拾人牙慧之作所能比拟。

——罗鼐 野村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话题:



0

推荐

傅勇

傅勇

64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现在上海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论文见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载,担任《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南方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上海金融》杂志特约评论员;上海金融法制学会会员;经济随笔短论见于《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党政要刊及主要财经媒体,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等处担任专栏作者。本博客文字除明确注明转载外,均为个人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 msn: fuy214@msn.com;email: fuyong214@yahoo.com.cn

文章